王家卫所爱的上海与香港,四十年前又有什么不同?

system 2023-11-13 5 返回列表

热播剧《繁花》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热议仍在持续。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处处是机遇与挑战,而当时的香港早已和国际接轨,不少人也选择前往香港寻找新的机会。现在说到上海和香港,多数人印象会是开放、国际化、大都市。如果将时间倒退回40年前,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和上海会是什么光景?两地的生活会有多大的差异?那个年代的“港漂”面对更多的是困难还是机遇?无数作家名人曾为这两座城市留下溢美之词,但翻开《南方来信》,你会看到原本淹没于历史中的普通人最真实的体验。


这本小书其实来源于52封真实的书信,见证了一段感情从衷情相许到热情泯灭的过程,也见证了一个时代躁动不安、野蛮生长的侧影。

640.webp.jpg

倪双玉,一个青春昳丽的上海女孩,上世纪80年代举家迁居香港后,霓虹、时尚、明星,五光十色,齐来涌进。事业理想、爱与被爱,她经历着欢乐与痛苦、沉沦与虚无。从要为男友留学赚钱的爱情至上者,到觉得“爱情没那么重要了”的独立女性。这个《甜蜜蜜》年代港漂的上海女孩,在短短几年间为何有如此巨大的转变?40年前这两座城市给她带来的体验与改变,经由此书徐徐复现于我们眼前。

01

月薪1200和月薪30

在信中,她告诉堂妹倪青她一个月薪水是1200港币。此时倪青中学毕业,她没有考上高中,进了工厂当临时工,月薪是30元左右。搜索1983年香港和上海的照片,可以看到当年的香港已经灯红酒绿高楼林立,而上海街头行人着装色彩单调,街道两侧多是低矮的两层楼,商店多是“农副产品市场”的感觉。

640.webp (35).jpg

1983年香港街头

640.webp (36).jpg

1983年上海街头

如果回到20世纪80年代初,走到香港的油麻地,与上海的南京路比较一下,各种物资的供销情况几乎是天壤之别。南京路上商品稀少,大部分商品都要凭票供应;只有用工业券购买的友谊商店商品多一些。香港很多商店的商品一直摆到人行道上,令人目不暇接。

上海几乎没有美容用品,只有百雀灵等少数几种护肤品;香港美容产品来自世界各地,摆满橱窗。上海几乎没有女人的饰品;香港的饰品从高档到低档不计其数。香港的服装千种风情、万种花样;上海的服装就只有简单几种几十年如一的式样,甚至连最需要设计的女人的裙子都只有几种可供选择,当然还要布票。

640.webp (37).jpg

甜点店

如果看一下比较现代的产品,如手表、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那么,明显能看到上海的“落后”。可以说,1980年代初,上海还几乎没有这类产品,即使有,品种也极少,价格很高。如上海牌手表,当年卖到一百多元一块,一个工人三个月的工资还买不到。

而年轻女孩最先感受到的是穿衣打扮的满足。作为一个年轻女孩,她眼中的香港处在潮流前沿:“这次在李霞新居拍的几张照片不错,服装搭配很出色,只是与这里的服装潮流比还差一截。不过,我相信,这样的服装在上海已经可以算冒尖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家,因为昨晚是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竞选总决赛。小玩意儿、皮包之类的,我用了三个月便换一个了。”

此时的香港,对内地来说是一个绮丽的梦,可触不可及。

02

中国第一代独立女性

1980年代的双玉身上,有很多新女性的特征。比如想当女强人,自由恋爱,也不会绝对忠诚于某一个男性。

新中国成立后,几个重要变化极大改变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其一,新婚姻法颁布,严格规定了一夫一妻婚姻,废除买卖婚姻,提倡自由恋爱。其二,严厉打击了卖淫、赌博等,整个社会风气得到改善,这大大有利于女性的生存。其三,提倡妇女参加劳动,同工同酬。195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城市采取多种办法为家庭妇女提供工作机会。其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城市、农村广泛开展扫盲运动,使广大妇女有了文化。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直到1980年,女性的生存都十分艰苦,仅仅维系基本的生活而已。

女性参加劳动有了收入,但是,她们成为“全世界最辛苦的人”,因为她们与男人一样每天八小时工作,但还承担着为全家烧饭、洗衣等活。请注意,当年没有煤气,全靠一只小小的煤球炉子烧饭。当年没有洗衣机,全靠两只手一件件搓。当年上海无数人家还没有抽水马桶,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倒马桶。

由于煤球炉子火力不够,上海当年有许多老虎灶,为居民供应热水,一瓶开水一分钱。当年许多夫妻分居两地,而子女基本上都由女人在管。虽然男人会寄钱回来,但是平日十分苦,孩子也是“自己在泥堆里滚大”。

而到了1980年代,我们从倪双玉身上看到的,是一个摆脱了各种束缚,靠自己谋生,对自己的恋爱婚姻有决定权,各种出路摆在她面前的年轻女孩。女性处境的改善,是不言而喻的。

倪双玉追求者不断,身边总是被异性围绕,但她从一开始就追求自由恋爱。江沪生是她倒追的,到香港以后,父母想安排她相亲结婚,早早嫁人,她不愿意,倒和家里拌嘴,想着早早独立,从家里搬出来。

双玉跟她之前的女性是完全不同的新的一代人。1950年以前的中国女性束缚在封建叙事中,1950-1980年代间的中国女性冲破了封建制度,但又被种种原因牢牢左右。直到1980年代,年轻人开始关心穿衣打扮、赚钱、男欢女爱。

人恢复为了人。

从倪双玉和她的朋友们身上,我们依稀看到当代人的面影。有些犹豫但生气勃勃,一切旧的业已轰轰烈烈坍塌,在废墟上新的地平线等待重建。

这就是流变中的1980,迷茫、苦涩、动荡、魂不守舍,但一切变动如此深刻,等待后人从无数个双玉的故事中来发现它的伟大。

《南方来信》为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在野”书系中首部书信作品。每一组书信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或短或长的生命历程,充满着其他任何资料都难以包含的细节。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与爱情、亲情相关的书信里,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史”。

《南方来信》

张乐天 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640.webp (34).jpg

《南方来信》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赴香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女孩双玉写给堂妹的信编纂而成。怀着对更大世界的向往,双玉远离故乡上海,来到香港,期望在此地闯出一片天地。与上海恋人难以割舍的情思、工厂主的骚扰、富商的诱惑、在香港影视界的逐梦……爱情、欲望、前途,一代青年的迷茫与焦灼,投射于1980年代上海与香港两地对照的时空之镜。

1983年至1985年,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香港和刚刚开始解冻的上海。52封从香港寄来上海的家信,一个普通女孩的爱情、欲望、前途,抑制不住泼辣辣的欲望和野蛮生长的力量,原生态展现沉没于历史中无声者的故事。附编者对谈,从细节重新认识1980年代的香港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