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

张春铭 2018-05-25 1433 返回列表

“课桌的中心在哪里?黑板的中心在哪里?教室的中心在哪里?”刚上课,执教的潘蕴玉老师就给一年级小学生提出了几个小问题,学生们迅速找到了“中”的位置。这是一节“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观摩课。

5月3日,“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在沪发布,作为课程介绍的一部分,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教师潘蕴玉执教《中》,在课堂上带一年级学生演绎汉字的“中”字。观摩听课的老师们感慨:没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中”字,还蕴藏着这么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 

一个“中”字蕴藏的传统文化基因

课堂上,从“中”开始,潘蕴玉引导孩子们理解“中心”,从“中心”引入“中国”——我们的祖先认为自己脚下的土地是世界的“中心”,从传统“中”字迎风飘扬旗帜的象形写法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凤凰”,并学习《凤凰飞来》篇目,让孩子们感受“中国有圣人”的文化自豪感。从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到最后呈现出自己心中的“中”,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潘蕴玉老师的带领下,由浅入深,慢慢进入字背后所传递的文化基因,到最后又从深到浅,画出自己理解的“中”。

这节课只是第一单元“中”的“字之象”和“诗之声”部分,按照“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规划,每个单元(基因点)分6个板块:字之象、诗之声、文之韵、事之理、人之情和文化点醒。“字之象”描述基因点汉字的本义和在本课程中体现出来的核心意义;“诗之声”精选最能阐释该基因点的古诗进行解读;“文之韵”讲解该基因点的一段或两段(篇)古文;“事之理”讲述一两个故事,以事例呈现这一基因点在生活大事方面的形态;“人之情”选取这一基因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之常情”的表现;“文化点醒”将“字、诗、文、事、情、理”熔铸一体做联结阐释,实现古今联通、现代“传译”,让当代儿童更好地认识、理解、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实现古今生命的对接,并最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代儿童前行的生命原动力,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

有老师注意到了观摩课的一个细节:上课学生都是一年级的学生。请一年级学生上课,是课程主创黄荣华老师特意要求的。“中”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的第一个字。

“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由在传统文化教育领域深耕细作多年的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上海市特级教师、复旦附中语文教师黄荣华主创,在“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中,提出了“优秀基因”“现代传译”的核心理念,提炼了48个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点,并用6个符合儿童认知的板块(字之象、诗之声、文之韵、事之理、人之情和文化点醒)对优秀基因点做现代阐释。

“以‘中’为例,表层(肌理)是‘中国’,中层(事理)是‘中正’,深层(原理)是‘中庸’。”黄荣华说。

黄荣华介绍:基因点的表层(肌理)内容对应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发现被早已遮蔽的常识;基因点的中层(事理)内容对应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发现常识背后的支撑;基因点的深层(原理)内容对应高中阶段,引导学生发现支撑背后的思维方式与文化逻辑。每个阶段48个发现,3个阶段将共有144个发现。每次发现都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样就是在不断的恍然大悟中,推动学生的文化生命成长。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民族身份认同感

 “我们有时候整个晚上都在打电话,就是为了找一首诗找一篇文章,为了确立一句话的表达,我们反复讨论修改无数次,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谈及课程研发过程,黄荣华称是一个比较苦的过程,为什么还要研发?

“通过十二年的中小学教育,一个高中毕业生对在本民族发展进程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民族文化人物,起码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比较正面的认识,而不是相反。在课程中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民族身份认同感,既不崇洋,也不排外,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而是以我化他,以自己强健的体魄吸纳、融化外来优秀文化,自立、自强、自尊、自在。”黄荣华说。

著名教育家于漪先生说:“孩子基础教育学12年,这是做人根本的时候,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他的精神成长和身体成长一道成长,精神成长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是精神的成长涉及到方方面面,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各种各样的研究都围绕着人。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给他最重要的是什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哪些基因是陪伴他的生活一辈子,陪伴他的成长一辈子的?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质。在众多的文化现象、文化典籍中到底选哪些,在有限的时间里,要给他无限的做人能力。基因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黄荣华和团队依据中华传统文化以“经”(儒家经典)为中心的存在方式,通过信息比对筛选,发现支持中华文明体几千年生生不息的优秀基因有许多,有48个基因点是最具活性力量的基因:“中、华、大、地、诗、书、礼、乐、仁、义、智、信、亲、师、友、学、汉、唐、文、史、日、月、江、河、儒、墨、道、法、神、龙、圣、国、忠、孝、廉、耻、修、齐、治、平、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对此,于漪先生点评说:“今天的教育,是根的教育,孩子是学一个字,但是学字的过程中,把有关的文化深层编码全部让孩子接触到。孩子在游戏当中懂得了凤凰为什么要归来,懂得了为什么这里来是因为有圣人。把根种在孩子的心中,一个一个基因连点成线,点点成线,孩子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在游戏玩耍识字互动的过程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他的气质就不一样。”

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语文老师贺春秋执教五年级。在教孩子们之前,贺春秋有点担心:“这么多古诗和古文,学生能接受吗,前面四年并没有学,学生能跟上吗?”但是她很快就放心了,因为课程丰富的容量、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精彩的启示,深受学生的欢迎。

“第五册有一个单元是学‘孝’,孩子们往往会说,我长大以后要对家长怎么怎么样,但是我们的教材想让学生明白的是,所谓‘孝’未必一定帮父母做些什么,而是你的心中要时时有亲人,孝敬父母恰恰是从爱惜父母给予我们的身体开始。孔子说,色难。我们做不到的往往不是给父母物质上的需要,而恰恰对父母和颜悦色。所以在‘文化点醒’板块选入了《常回家看看》。” 贺春秋说。

“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是于漪先生许多年前提出的教育理想。这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的终极目标。

什么是“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在黄荣华看来,是一个基座和三个支点:一个基座是“中国立场”;三个支点是“世界眼光”、“宇宙意识”和“人类情怀”。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以开放的胸怀拥抱整个世界,一定要有“世界眼光”、“宇宙意识”和“人类情怀”。“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倘若没有‘中国立场’这个基座,他的三个支点就都无处可立。并且,‘中国立场’的坚定与稳定,一定要根植于几千年中华文化深处;倘若失去了来自文化深处的传统的力量,‘中国立场’就容易被来自不同方向的狂风所动摇,因此也将无法真正继续向前。”黄荣华说。

对于课程的难点,黄荣华认为有三个方面:哪些内容是今天应当学习的;哪个年龄段应当学习哪些内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学习内容有怎样的内在的关联。

于漪建议,孩子小的时候,在游戏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到了初中阶段,明事理,情感因素进去;高中从哲学的角度,审美的高度来认识传统文化。找最核心的东西,像种子一样撒播到孩子心中,如果他从小知道我是中国人,我是生长在这个土地上,孩子热心的东西就是根,根深才叶茂。

“用传统文化滋养人,让传统文化给现代人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气质。”黄荣华说,期待课程能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做到“古今联通”,实现“古今对接”,将“传统文化”知识变为“我”作为一个现代生命体前行需要的知识,让其“活”在“我”的心中,助推“我”前行。

据悉,该课程目前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山西、江西、河南等地多所实验学校开设实验试点,课程配套书籍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指导教师授课的相关教师用书和培训课程也将陆续面世。